山东女子学院
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女子大学建设进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改革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是我校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时期,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紧紧围绕创建山东女子学院这一中心工作,干事创业,谋求发展,使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跃上新台阶,成为山东妇女教育培训中心、妇女理论研究中心和妇女图书资料中心,圆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1、学校成功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推进新校区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经过全体师生员工艰苦卓绝的努力,201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实现了改建为山东女子学院的奋斗目标,成为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同时搭建起全新的发展平台,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重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分类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强化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加强实习、就业“双功能”基地建设,形成了较为规范、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我校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
3、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明显
坚持优化内涵、扩大外延,以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采取有重点、分层次建设的办法,形成了资源配置合理、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构建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带动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十一五”期间,在巩固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由原来的23个专科专业,发展到49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新增普通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20个,专业设置涵盖文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建成了山东省特色专业5个,省级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1个;建设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2门;承担教育部重点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9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团队2个。
4、科学研究水平有所提升
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不断打造科研优势,促进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49项、厅级课题34项;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奖9项、厅级科研奖56项,其中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
学校妇女研究所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山东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被山东省妇联批准为山东省妇女/性别培训研究基地。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优秀期刊。2008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学报,“性别平等理论研究”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5、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教师、管理、服务三支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特别是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日趋合理。目前,学校专任教师达到463人,副高级以上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75%和48.38%;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6人,具有硕士学位22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70%。
6、对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
学校注重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在学历教育、互派留学生、互派教师、学术交流等方面建立了教育交流与项目合作关系。近五年来先后聘用30余名外籍教师来校执教,接待国外学者来访60余人次;有计划地派出骨干教师赴国外高校学习、交流25人次;与国外高校建立了2个学历教育合作项目和1个非学历教育合作项目。
7、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学校完成图书馆、办公楼、2号教学楼、2号实验楼、5号和6号学生公寓、综合训练馆、教育艺术实训中心等单体工程10余项,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0多万平方米;新增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新建多媒体教室38个、语音室12个,新增教学用计算机2000多台;健全和优化了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开发建设了较为实用的网络办公服务系统;完善和优化了现代电子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图书馆藏种类、数量进一步丰富和增长,纸质图书总量达到83.2万册;建设了儿童行为观察、同声传译、嵌入式系统、三维立体实景导游等61个校内实验(训)室,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30多处;加强了校园绿化、美化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8、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形势,先后进行了3次院(系)调整,逐步实现校院二级管理,进一步理顺了关系,优化了学科专业设置,整合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工作效能;不断推进校、院(部)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调动了院、部的积极性;积极推进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强化教职工的管理和考核工作,新进人员招聘工作日臻完善;不断理顺校内财务管理体制,规范财务制度,科学预算,开源节流,为学校改制升本和各项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积极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了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审计工作,促进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基建工程、大宗物品购置的审计力度;逐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和学校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益有所提高;加大了对经营性资产和校办产业的管理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学校的投资回报收入有所增加。
9、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召开两次党代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等活动取得实效;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呈现新气象,党风廉政建设成绩显著,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政治思想宣传工作扎实有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大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政治稳定,广大师生员工凝心聚力,积极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合力推动学校发展,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氛围不断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德育工作和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十一五”期间事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校的改革发展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与普通本科教育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尚待更新,视野不够开阔,还不能完全适应普通本科教育的要求;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高,科研实力不强,学科带头人匮乏;干部人事、后勤服务等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应进一步加大,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经费仍然紧张,开源节流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切实加以解决,以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