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为河北民师铸内涵

作者: 时间:2019-08-15

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一、深度“攻坚”再进校

2019年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深度推进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的“攻坚”年,项目组围绕“大平台+”战略,细致谋划,扎实推进,不断推动项目院校依托中心平台进行重点突破,促进产教融合转型纵深发展。

日前,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对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开展专家进校活动,以产教融合机制创新发展为基础,增强学校一流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专家组由内蒙古民族大学副校长任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王文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杨天舒教授、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董永峰教授、东南大学脑与学习科学系主任柏毅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田庚教授、盐城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庄国策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武吉庆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卜晨光副教授等9位国内重点高校专家学者组成,重点助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音乐学、科学教育、播音主持与艺术、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八个一流专业建设,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方案,促进各专业内涵建设。

二、“对症下药”有良方

董永峰教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时表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要以工程认证理念为指引,明确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在师资队伍方面,建立青年教师引进制度,完善奖励晋升机制,调整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在硬件条件支撑方面,在产教融合项目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实习机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

武吉庆教授对历史学专业深入调研时认为:

历史学专业要充分利用好当地历史文化瑰宝,将满族历史文献进行梳理留存;同时,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建立历史学精品课程,梳理一批与当地人文相关的历史课程,运用OBE教学理论实施教育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多阅读通史类书籍,并增加与历史相关的社团活动;进一步优化各学年专业课和通识课课程设置。

王文教授在音乐学专业调研时表示:

培养师范类音乐学专业人才,要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以注重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为基础,区分重点培养和拔尖培养两种模式;同时,适当增加艺术实践活动方面的学分设置,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课程内容要覆盖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庄国策教授对物理专业开展深入调研后认为:

物理专业建设时要对照师范专业认证的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并在学校层面来谋划建设师范专业实训中心;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适当引入青年教师;要在推进专业特色发展的同时,增强学科内涵建设,实现一体两面发展态势;要加快新工科建设,增加电子电器等新专业的申报工作。

胡田庚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调研时表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注重搭建学科平台,增强硬件设施投入;坚持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的发展思路;完善课程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建立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根据当地人文特色,凝聚专业特色,创立“塞罕坝”品牌,弘扬实干精神;增强基层教学与研究组织建设,丰富教学活动。

柏毅教授在科学教育专业实地调研后认为:

科学教育专业重点要优化基础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提高整合优质资源,支撑专业建设;加强专业高质量建设,反过来促进学科内涵发展;引入高水平研究项目,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卜晨光教授对播音与主持专业调研后表示:

播音与主持专业建设时,引入新媒体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建设深度和维度,提升专业建设特色亮点的显示度;修订人培方案时,注重以能力培养,以社会融入为导向,建立起语言与传播、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产业的相互融合。

杨天舒教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深入调研后认为:

汉语言文学专业生源质量比较好,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比较高,教师团队建设有基础,实践平台建设比较到位,教学管理比较规范。下一步推进专业和学科建设两条腿走路,还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特色培养,增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教师奖励机制。

进校专家组组长任军教授在深入了解各专业建设情况后总结时表示:

优化专业结构为基础,以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为抓手,促进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高水平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以推进专业认证为抓手,促进一流专业高质量建设,最终建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师范类大学。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紫薇路2200号 250300   玉函校区:山东省济南市济南玉函路45号 电话:0531-86526013  86526126
女院发展规划处 Copyright(C)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46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1302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