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婷: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作者: 时间:2021-03-12

赵婷婷: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

特点、问题与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国家名义颁发的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文件,因此它必将成为新时代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评价活动及改革实践的指导性纲领。对高等教育来说,该文件对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的目的、宗旨、意义、评价对象、评价方式等做出了详细的阐释,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和改革方向。如今,我们正处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因此结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深入思考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按照方案的总体要求推进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破解高等教育评价中的难题,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界的迫切任务。

一、把握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价的主要特点

新时代高等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应地,高等教育评价所赖以存在的环境、所评价的内容、参与评价的主体、所使用的评价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起来,我认为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评价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高等教育评价日益多元化。首先是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是对事物属性满足实践主体需要程度或效果的评定与测量,评价主体需求、目的、价值观的多元性会导致评价目标、方式方法、侧重点等的不同。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参与到高等教育中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从大的方面看就有政府、高校、社会等不同利益主体。即使在政府这一主体中,各级政府以及不同政府部门的评价目的和关注重点也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不同的高等教育评价。其次是高等教育评价客体的多元化。由于当今高等教育的复杂程度日益提升,因此评价的对象和客体也变得越来越多元,教学、科研、教师、学生、高校管理、办学质量等都需要评价。可以说,高等教育评价几乎覆盖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最后是高等教育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由于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不同,高等教育评价方式也日益多元化,既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结果性评价;既有基于专家判断的评价,也有基于数据分析的评价,还有基于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评价。应该说,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评价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是高等教育评价更加智能化。所谓教育现代化,既包括教育内容和制度体系的现代化,也包括教育技术和手段方法的现代化。高等教育评价是一个高度依赖信息收集、数据采集分析的领域,可以说, 没有信息和数据就无法完成评价。因此,在当今时代,受到信息技术变革影响,高等教育评价也变得更加智能化,这主要体现在收集评价信息、分析评价结果和利用评价反馈等方面。首先,以往的高等教育评价信息主要来源于学校教务部门的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而今天大数据时代下的高等教育评价还可依托智能教学平台,通过搜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数据信息来进行评价。这不仅提供了高等教育评价的全新视角,而且提升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其次,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分析高等教育评价信息提供更智能的方法。譬如,传统评价方法更侧重对现状的描述,而数据挖掘技术则不仅能展现更为多元和个性化的现状,更能深入分析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对未来发展做出预测,这无疑将为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等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最后,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高等教育评价结果的反馈提供更便捷的通道。在传统的高等教育评价反馈环节,一直存在着反馈不及时、无法很好体现个性化等问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评价反馈变得更便捷,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任何时段进行,翻转课堂、及时教学等模式都是建立在及时反馈教学评价信息基础之上的。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来说,也能更及时地根据搜集来的信息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加以改进。第一,基于多元主体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尚待完善。近年来,在高等教育评价领域,以政府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已有较大改变,社会各界、教师、学生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到了高等教育评价中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具体表现在:一是各评价主体的参与程度有很大差别,以用人单位为代表的社会主体参与评价尚需制度化,教师在高等教育评价中的地位也需进一步提升;二是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独立性仍需提升,大部分第三方机构仍具有较强的政府背景,无法真正实现管办评分离;三是还没有树立起构建基于多元主体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意识, 没有汇聚多方信息判断质量、从多主体视角评价质量、整合多主体评价提升质量的制度举措。为此,未来高等教育评价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要认识到多元主体参与高等教育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之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而评价是反映和整合各方需求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是未来高等教育评价改进的方向;二是要将多元主体参与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化,将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等评价常态化,并将其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依据;三是教师不应只是被评价对象,相反地,他们应是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主体,应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学习成果评价、高校教学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同行评价中的作用。第二,部门思维导致高等学校整体办学质量评价成为盲点。长期以来,政府对高校实施的最主要的评价是本科教学评估,近年来又出现了关注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学科评估。高等教育评价内容的这种划分主要还是基于政府部门内部的分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本科教育工作, 因此着重评估本科教学;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因此着重开展学科评估。这种划分高等教育评价内容的思路依然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部门思维。然而,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教学与科研应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高等教育评价也应努力促进其融合而不是割裂其融合。同时,部门思维也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中缺乏对高校整体办学的评价,政府部门均局限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高等学校的整体办学情况就成为评价中的盲点。深入考察欧美高等教育评价会发现,其评价更多地依赖民间组织、协会等机构。尤其是在美国,大量高等教育评价和认证工作都由民间协会、各种委员会承担。这种机制的好处,一是可以吸纳大量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高等教育评价中来,二是可以更充分地反映各种评价需求,如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可以组成认证协会,评价同类型高等学校的质量;各个专业也可组成协会,评价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当然,我国高等教育有自己的传统和特点,但政府主导尤其是政府部门主导的高等教育评价已经显现出一些问题,如无法真正实现管办评分离、自上而下的政府评价难以兼顾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等。因此,未来可考虑推动各类民间机构对高等教育的评价,政府可通过管理民间评价机构保证高等教育评价的有序运行。第三,在高等教育评价技术和方法上的研究及推进比较缓慢。正如前面所说,任何评价都高度依赖信息和数据的搜集及分析,因此评价技术和方法在任何评价中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西方从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教育测量运动,其核心主要是教育测量和评价技术的发展,他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至今一直在不断推进。反观我国教育评价研究发展历程,尤其是高等教育评价,关注的重点大多是评价政策、制度和体系,而对高等教育评价技术和方法关注不够。评价技术和方法不仅指定量方法和信息技术,它包括的内容很广泛,诸如运用各种手段对数据进行采集、筛选指标、研制测试、指标加权、增值计算、建立数据系统等。高等教育评价只有不断拓展评价的技术和方法,才能对所评价的对象有全方位的深刻认识。近年来,国外的一些教育评价技术和手段已经进入我国教育领域,比如我国已经连续几年参加了国际中学生学术能力测试(PISA),测试结果也产 生了较好的国际影响。未来我们应进一步结合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状况,研制更多的这类高等教育评价和测试工具,为客观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状况提供依据。政府应组织研究力量、依托智库和重大研究项目,研制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教育评价和测量工具;学术界也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研究领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抓住机遇,在评价技术和方法的推进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科学化水平。第四,在高等教育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方面仍需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持续改进,但目前我国高校对待迎接评价和持续改进的态度差别巨大。在准备和迎接评价阶段,大部分高校都全员动员、一齐上阵,但是在持续改进阶段,一些高校的重视程度则明显下降。学校内的教学评价也是如此,学生评教、督导听课、同行评价等的结果更多地只是用在绩效考核上,却很少根据评价结果扎扎实实地做持续改进的工作。这些做法使得评价流于形式,无法发挥评价的真正作用。为此,高等学校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杜绝形式主义,坚决破除“五唯”,将评价作为学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评价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紫薇路2200号 250300   玉函校区:山东省济南市济南玉函路45号 电话:0531-86526013  86526126
女院发展规划处 Copyright(C)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246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1302000005